【雷官板鸭】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美食类特产
雷官板鸭是安徽省地理标志产品,滁州市地理标志产品,来安县地理标志产品。2025年6月2日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徐果萍博客网提供详细的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雷官板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要求,包括地理标志产品名称、申请人、产地范围、质量要求、专用标志使用等相关内容。
雷官板鸭导读
雷官板鸭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录,安徽省来安县雷官镇的传统名菜,起源于清同治年间(1862年),因产地得名。该菜品选用皖东大麻鸭或樱桃谷鸭为原料,经炒盐腌制、清卤浸泡、风干晾挂等工艺制作,成品需符合水分25%-40%、脂肪≤34.5%等理化指标,具有“薄如万片糕,嫩得不用嚼”的特点,食之皮白肉红、肥而不腻、松嫩可口、咸淡适中、味鲜醇香。其制作包含宰、卤、晾、煮四道工序,采用空心竹管烹煮技术形成独特风味。
雷官板鸭是安徽省来安县水乡小镇雷官的传统名菜,于1958年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片《兴旺图》。1997年获安徽省乡镇企业优质产品称号,次年被评为安徽名牌农产品。202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22年入选皖美好味道,202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产地涵盖雷官镇等5个镇。该镇成立板鸭生产企业协会,建立麻鸭养殖基地,带动农户增收,并搭建电商平台拓展销路,年销售量达10万余只。2013年入选滁州市非遗。
雷官板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要求
一、雷官板鸭地理标志产品名称
雷官板鸭。
二、雷官板鸭申请人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人民政府。
三、雷官板鸭产地范围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雷官镇、施官镇、大英镇、水口镇、独山镇共5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雷官板鸭质量要求
(一)原料要求
1.鸭。
(1)品种。皖东大麻鸭。
(2)饲养管理。
饲养方式:稻田、沟渠河塘、沼泽地等放养。
饲料:小麦、玉米等谷物,水草及鱼虾、螺蛳、河蚌、浮游生物等。
生长期:120-150天。
出栏体重:2.4~2.7kg。
2.辅料。水、食盐、八角、花椒、香叶、桂皮、陈皮、小茴香、香葱等辅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二)加工工艺
禁食→宰后处理→炒盐→搓盐→腌制→制卤→泡卤→风干晾挂→绷板定型。
加工要点:
1.禁食。宰前断食18-20小时。
2.宰后处理。用60~63℃热水烫毛,脱毛后从右翅下开6~8cm长小口,取出内脏,拔去鸭舌,割下鸭翅尖和鸭掌,清洗、沥水。
3.炒盐。食盐小火炒至微黄,停火放八角、花椒、香叶,翻炒3-5分钟制成炒盐,冷却备用。
4.搓盐。使用炒盐反复搓揉2-3分钟,均匀擦满鸭坯表面及内腔,盐分被鸭体充分吸收。
5.腌制。将搓盐后的鸭坯依次叠放在腌制缸中,腌制4-6小时后沥尽盐水备用。
6.制卤。将食盐、香葱、生姜、八角、花椒、香叶、桂皮、陈皮、小茴香加入水中,大火煮至90℃,撇去浮沫,再小火熬至清澈。当表面盐分开始结晶时,即成卤水,冷却备用。
7.泡卤。将腌制好的鸭胚叠入卤水缸内浸泡1-2小时。
8.风干晾挂。将出卤后的鸭坯相互间隔2~3cm晾挂,先于-4~4℃晾挂168小时,再于4~16℃风干72小时,库房相对湿度35%~45%。
9.绷板定型。将鸭腿拉直、鸭体压平,使之呈扁圆状,将鸭头弯至右侧。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整体呈扁圆状,腿硬、头足完整。表皮完整,呈乳白色,腹腔内壁干燥。熟制后色泽鲜明,肥而不腻,鲜嫩可口,咸淡适中,味鲜醇香。
2.理化指标。水分25%~40%,脂肪≤34.5%,氯化钠≤4.5%,过氧化值(以脂肪计)≤1.5g/100g。
3.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五、雷官板鸭专用标志使用
雷官板鸭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
经安徽省知识产权局审核,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后予以公告。雷官板鸭的检测机构由安徽省知识产权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上述内容来源参考资料:
2025年4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对陵川连翘等26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初步认定的公告(第626号)
2025年7月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对陵川连翘等25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的公告(第637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果萍博客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xuguoping.net/dilibiaozhi/leiguanbanya_dilibiaozhichanp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