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黄粑】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美食类特产
瓮安黄粑是贵州省地理标志产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理标志产品,瓮安县地理标志产品。2025年6月2日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徐果萍博客网提供详细的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瓮安黄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要求,包括地理标志产品名称、申请人、产地范围、质量要求、专用标志使用等相关内容。
瓮安黄粑导读
瓮安黄粑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录,是贵州的民间传统食品,有1000多年的制作历史。瓮安黄粑在制作上采用传统工艺精心配制而成,以本地富含天然锌、硒的糯米为主要原料,科学调配优质黄豆、红枣、绿茶、黑糯米、冰糖等原料,用野生竹叶包制,经过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加工直至黄粑由白变黄而成。黄粑中糯米透亮、糯米香、黄豆香、红枣香、绿茶香、竹叶香、木香混合,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元素。目前,这一极富乡土味道、蕴涵着浓郁乡情的特色食品,已成为旅游、居家、馈赠亲友的主要选择。2019年,黄粑制作技艺被列入贵州省省级非遗名录,2025年,瓮安黄粑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是旅游、居家、馈赠亲友的佳品。
瓮安黄粑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要求
一、瓮安黄粑地理标志产品名称
瓮安黄粑。
二、瓮安黄粑申请人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人民政府。
三、瓮安黄粑产地范围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现辖行政区域。
四、瓮安黄粑质量要求
(一)原料要求
1.糯米。产地范围内种植的糯米,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2.大米。产地范围内种植的大米,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3.黄豆。产地范围内种植的黄豆,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4.糖。选用冰糖、白糖等,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5.包裹叶。产地范围内生长的禾本科箬竹属植物叶片,应完整清洁。
6.水。产地范围内的水,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
(二)加工工艺
淘洗→浸泡→磨浆→蒸饭→混合收浆→搓揉成型→包叶→蒸制→出笼冷却。
加工要点:
1.淘洗。用清水清洗糯米、大米、黄豆、粽叶等原料,沥去水分。
2.浸泡。糯米、大米浸泡8-10小时,至手捻能碎。黄豆浸泡8-10小时,至充分吸水变软能捻碎。
3.磨浆。黄豆、大米加水磨成稀稠适中的清浆,加入糖搅匀,备用。
4.蒸饭。浸泡好的糯米沥干水分,蒸15-30分钟。
5.混合收浆。将糯米饭与黄豆米浆混合,快速搅拌调匀,静置约10-15分钟。
6.搓揉成型。将收好浆的糯米饭搓揉,制成单个黄粑坯。
7.包叶。用粽叶包裹黄粑坯,并捆扎固定。
8.蒸制。层层堆叠放于蒸具内,蒸4-6小时。调成小火保温焖制6-8小时,至黄粑色泽变黄即可。
(三)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外形光滑、无裂纹。组织紧密,切片有糯米粒夹杂在其中。色泽黄色、黄棕色。口感软糯,甜味适中,具有糯米和粽叶清香味。
2.理化指标。水分≤48.0%,总糖≤17.0%,蛋白质≥4.0%。
3.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五、瓮安黄粑专用标志使用
瓮安黄粑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知识产权局审核,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后予以公告。瓮安黄粑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知识产权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上述内容来源参考资料:
2025年4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对陵川连翘等26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初步认定的公告(第626号)
2025年7月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对陵川连翘等25个产品予以地理标志产品认定的公告(第637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徐果萍博客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xuguoping.net/dilibiaozhi/wenganhuangba_dilibiaozhichanpin.html